“预见未来十年:科技将如何重塑生活?”活动圆满落幕 来源:施寅杰 施吉鸣(图)朱益琳(文) 日期:2025-08-04 浏览次数:698
2025年7月31日下午,宁波市计算机学会网络技术专业委员会与CCF宁波会员活动中心联合举办的“预见未来十年:科技将如何重塑生活?”活动在宁波数字孪生(东方理工)研究院圆满落幕。此次活动汇聚了教育、医疗、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60余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未来十年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活动伊始,宁波市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CCF宁波主席、宁波数字孪生(东方理工)研究院院长助理鲍淑娣带领与会嘉宾参观了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数字孪生研究院展厅,她全方位介绍了研究院的核心定位、建设背景、组织架构和合作生态。强调了研究院始终聚焦数字孪生技术链上的关键技术,结合产业与社会需求,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转化的使命。展厅内展示的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制造、绿色石化等领域的应用实例,让与会嘉宾对该技术有了直观的认识。
随后全体嘉宾至会议室开展主题交流活动,活动由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中心主任梅惠平主持。
鲍淑娣发表致辞,她强调了科技创新对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并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针对“预见未来10年科技重塑生活”主题,她指出虽技术迭代加速难预测,但高定位探讨正契合东方理工与学会的社会责任,期待通过研究院平台促成更多合作,碰撞思想火花。
在主题分享环节,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科研部副部长潘意杰从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上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历史传承、学科建设、师资力量、科研成果、招生规模及展望愿景,让与会嘉宾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到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他还强调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是一所服务国家战略、推进教科媒一体化、重塑宁波乃至浙江教育格局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随后,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助理教授朱文韬围绕“人形智能体”展开分享。他通过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案例阐述了人形智能体的定义与共性,介绍了人形智能体的“人形”内涵和研究方向,并分享了团队目前在人形智能体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发了与会嘉宾的浓厚兴趣。
紧接着,宁波财经学院金融与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李旭华博士分享了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量化金融在二级市场的应用前景。他介绍了金融智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指出科技对金融的作用在于能通过新技术实现更快、更精确、更具洞见的管理。他认为,未来量化金融将进一步演进,出现更多创新的交易策略和工具。李博士的分享为与会嘉宾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思考。
在圆桌论坛环节,主持人宁波数字产业集团副总经理包凌雁以“电梯效应”为引子,巧妙地引出了科技如何重塑生活的讨论话题。五位嘉宾分别从医疗、旅游、教育、数据治理和企业创新等角度展开了热烈讨论。
谈及科技给医疗领域带来的影响,宁波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叶孟博士指出,AI技术将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慢性病管理和远程医疗方面。通过AI结合穿戴设备可以实现慢性病的全程管理,提高诊疗的精准度和个体化水平。
而提到科技对旅游业产生的冲击,宁波浙大校友会秘书长、宁波飞扬旅游董事长何斌峰则认为,科技的发展虽然削弱了传统中介服务的市场需求,但也催生了新的旅游体验需求。他强调,旅游企业应始终以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体验为核心业务需求,同时也需要利用好AI等技术,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等新媒体工具进行全方位的营销和推广。
在教育领域,则更多选择主动拥抱科技发展。宁波工程学院机器人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袁红星分享了宁波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他指出,智能体将成为学生的“数字伙伴”,通过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数据,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他还提到,未来软件开发模式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需要应对智能体之间的资源调配和协作问题。
接着,宁波市数据局数据资源处负责人周巍则代表数据资源领域发出声音,他肯定了市级层面全力搭建的数据可信空间对促进数据流通和应用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期望政务数据的开放和共享能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
科技企业代表美象科技董事长朱仁则分享了数字孪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他指出,数字孪生技术将从传统的IOC大屏进化到“空间智能体”阶段,强调了企业是创新主体,未来应更加关注具体场景,并充分重视校企共建。
最后,主持人指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不应忽视“数字孤独感”这一社会现象。她呼吁大家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更要珍视面对面的真实交流,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
在轮值秘书长交接仪式上,网络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安人首先回顾了第九任(现任)秘书长团队的工作历程,该团队由金丛武、梅惠平、施寅杰、李国珍、刘俊、骆敏(指导)组成。半年来,他们牵头组织了9场专项活动,为专委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随后,王安人主任介绍了第十任(下任)轮值秘书长团队的核心成员:包凌雁、李思远、江志琴、周鑫崴、冯豪(指导),并对他们的接任表示期待。
第九任轮值秘书长团队代表在发言中,不仅总结了任职期间的实践经验,更诚挚感谢了各方的鼎力支持。而第十任轮值秘书长团队代表则通过精心设计的“十级而上,拓网未来”主题展板,生动诠释了接续奋斗的决心,彰显了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本次交接仪式至此圆满结束,新老团队共同谱写了专委会发展的新篇章。
活动在轻松氛围中进入了更加精彩的互动交流环节。与会嘉宾们围绕学习平权、自动驾驶、养老机器人、AI眼镜替代手机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网络技术专委会第九任轮值秘书长、CCF宁波副主席、浙江绿色理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金丛武担任本环节的主持人。他围绕“科技如何重塑生活”主题不断抛出各种问题,引发与会嘉宾思考并发表看法。
针对“预见未来十年”这个主题,浙江汇民网络总经理张曦民首先发表看法,他认为未来瞬息万变,遥不可测,应专注践行三条可把握的生存智慧:“把身体养好、把工作做好、把金钱留好”。随后,主持人询问与会嘉宾“通用人工智能10年内是否会实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计算机与数据工程学院副院长文世挺指出,当前已有学生实验论文能在3分钟内完成、UI界面实现全自动AI生成的实证案例,这些现象实质上标志着通用人工智能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而对于主持人抛出“十年内你的企业会消亡吗,怎样做才能不消亡?”的问题,宁波林创智能科技总经理曾小红介绍了其公司在AGV和攀爬机器人领域的积极探索,下一步更是布局人形机器人和区块链技术,并表示不停地探索和学习是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宁波升维信息总经理郭国庆则认为,未来人机关系将从工具变为伙伴,公司也在计划开发服务养老的物理智能体产品。他提到,公司面临业务起伏,学校对多媒体知识传授的需求萎缩,因此需要开发新的产品来适应市场变化,才能让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
企业代表们发表看法之后,主持人将话题聚焦至教育领域,并提出了“AI发展是否可以带来技术平权,学习平权?排名浙江高考前100的镇海中学考生数量,10年内会明显下降吗?”等问题。浙江万里学院大数据与软件工程学院教授徐惠霞认为科研成果往往是试错后的偶然结果,但试错过程难以被AI获取,AI仅能基于已有成果数据发挥作用,在数据获取方面存在很大局限性。而对于AI带来学习平权,她则认为人们向 AI提问时,因自身问题描述不清,不同人得到的结论差异大,所以AI反而可能将加剧学习不平等,而非实现学习平权。关于“AI发展对排名浙江高考前100的镇海中学考生数量变化的影响”,鄞州区数据服务中心副主任董琳认为,个人能力、环境支撑、心理生理状态、策略与执行力等因素目前对学生成绩起到了决定性影响,AI虽可能带来技术平权,但主观条件仍取决于个人,镇海中学因筛选机制、私密资源等因素,其高考成绩前 100 名的情况在未来十年不会有颠覆性变化,除非政策或学校环境改变。宁波工程学院网络安全空间学院副院长苏日娜则从高校教育与学生管理角度分享了科技对教师团队产生的影响,她认为现今低龄儿童早早接触数字化信息,新一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多元,专业水平可能超越老师。教师不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作为引导伙伴,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等能力。随后主持人又提出了“全自动驾驶在中国10年内会实现吗?”等问题,与会嘉宾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董琳认为,当前自动驾驶技术已能满足日常出行需求,但法律法规的缺失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她预计10年内可以实现接近L4级别的全自动驾驶,但责任划分上仍需国家层面进一步明确与推动。鲍淑娣则补充指出,车路协同是实现全自动驾驶的关键,社会落地需车路协同,道路基础设施需更新迭代。同时她也提出AI无法替代人的战略决策、组织能力和赋予意义的能力,也鼓励与会嘉宾在未来可结合这三点尝试新赛道。
而在AI养老方面,大家则更关注养老机器人能发挥的作用。袁红星提出,中科院战略研究所预测2040年人形机器人可能成为家庭的第四成员。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朱南丽提到,机器人前景广阔,但如何让科技以人为本,使老人能自主操纵机器人等新产品,满足其主观意愿,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梅惠平则认为,相比于依赖养老机器人,作为子女更应当主动承担改善长辈生活质量的责任,例如通过安装地暖系统、配置智能家居设备等切实措施优化居住环境,同时在医疗需求发生时,子女应为长辈获取更多专业优质的医疗资源,从而全面保障其健康与生活品质。
对于“AI眼镜是否会取代手机”的问题,鲍淑娣认为智能手机终将被取代,AI眼镜是较好的过渡形态,但目前功能较为单一,未来若结合手势操作将更智能。互动交流环节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结束,与会嘉宾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交流活动,深刻意识到科技的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活动接近尾声,宁波市计算机学会秘书长林洁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高度评价了活动的组织和内容,认为此次活动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也引发其对学会未来十年的发展与规划进行了思考。同时,她强调学会将继续聚焦会员服务创新和行业发展需求,近期还积极推出职称评定、科技成果鉴定等服务举措,并计划联合多所高校推动人工智能素养教育。期待大家提供建议和意见,积极参与学会治理,共同推动学会发展。
最后,王安人对学会的换届安排等重要事项进行了补充说明,总结了学会的活动开展情况,并向嘉宾、主办方及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此次活动不仅让与会者对未来科技趋势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激发了大家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和期待。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宁波将在科技领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